学院基于 “三性”——区域性、实践性、高教性的高职发展思路,明确高职科技工作的定位:以“立地式”研发服务区域经济、社会发展。
主动参与区域经济社会建设,积极探索“政校行企”四方互惠联运机制,学院系主任或专业带头人均加入相关的行业协会,并出任行业协会、商会的会长或副会长等重要职务,成为行业内的专家;积极开展校地科技对接合作,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现实问题,问需于行业、企业,建立产学研联合体,形成稳定持续的合作关系。
构建了一个面向区域支柱产业和特色行业的“立地式”科技研发与技术服务体系。成立了2家国家级科研服务机构——“浙南轻工装备智能技术协同创新中心”和“温州产业科技众创空间”,5家省级科研服务中心、28家市级科技服务机构以及28家校级科技服务中心,并成立了22个省级企业研究院。
积极开展立地式研发和科技成果的推广、转化。先后主持了“国家家具制图标准”、国家信息部“无触点感应式交流稳压器”以及温州制鞋、模具、低压电器等七大行业标准的制订,近五年科技立项数超3000项,获得授权专利近1111项,其中发明专利692项,专利转让830项,近五年科研等社会服务总经费超2亿元。多项温州市决策咨询委员会的课题成果得到市委书记、市长批示肯定,分别被省委政研室、省政府咨询委刊物录用,并被报送省委、省政府领导参阅。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、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参考。